有效增加劳动力供给,引导有能力的老年人重返社会。政府要为老年人继续参与经济活动、创造社会价值提供条件,并全面激发老龄人口的多元化需求。要激发老龄化时代的经济活力,倡导终身学习和职业教育、鼓励企业面向老龄人口创新、允许更灵活的就业形式和用工形式,创新就业岗位,实施渐进式的延迟退休,从而有效增加劳动力供给,增加社保缴费年限、提高社保筹资基数。此外,结合托幼服务及其他志愿服务,将老年人纳入到志愿服务体系中,实现老有所为。
培育老龄产业,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。我国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得益于社会抚养比低,劳动力成本低,劳动力规模大而产生的人口红利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加深,原有的人口红利优势不再,需要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到来。优化产业结构,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,如将科技、医疗、健康护理、公共卫生等多方面结合,发展养老产业,实现养老服务业的社会化、产业化发展。
构建家庭友好型政策体系,打造积极老龄化的社会环境。首先,构建家庭友好型政策提高生育率,将生育、托幼、教育、就业、养老联合,改变因老龄化到来引起的抚养比过低的状况。
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养老体系,在政府支持下,充分发挥个体养老的积极性,发展社会组织,培育养老市场;加快构建以居家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充分发展、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,探索居家智慧养老模式,进一步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。最后,要以民生建设作为应对老龄化的突破口和切入点,改善民生服务质量,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,突出普惠型公共服务。
建立完善的配套措施,持续吸纳外来劳动力。在生育率维持较低水平的情况下,人口增长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外来流动人口。因此在短期无法扭转较低生育率的情况下,在就业、教育、医疗等领域建立完善的配套措施,持续吸纳省外劳动力,有利于扭转老年抚养比较高的局面,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。